關鍵字: 排序:

「博士の愛した数式」by 小川洋子

2012-08-11
 
本日瀏覽:1 | 累積瀏覽:163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得獎經歷:2004年、第55回讀賣文學賞,以及,第1回本屋大賞


 

 一直對這個書名感到疑惑。博士熱愛的,到底是某一個特定算式,還是泛指所有的算式?老實說,在整本書中看過許多算式,包括真理級的定律,以及被女主角珍藏的『オイラーの公式』(=  Euler's formula = 歐拉公式,或,尤拉公式),卻是直到書都讀完了,我還是沒有找到答案。或不如說,我心中還是沒有定論。所以,撇開書名不管,專心看小說吧。

 

 


 初次看到老婦人對博士的描述時,我跟女主角一樣,對於「記憶只有 80 分鐘」這件事情,完全無法想像。特別是,在博士出車禍之前的所有一切,他都記得一清二楚,只有在腦部因車禍受到損傷後發生的事情,只要一超過 80 分鐘,就自動失憶,這聽來的確很神奇。依照老婦人的形容,就是腦袋裡只裝了一卷 80 分鐘長度的錄音帶,只要超過這個極限後,新的記憶進來就會覆蓋住舊的,一再地覆蓋。所以,依照女主角,去協助照料飲食與家務的家政婦的親身體驗,別說是不記得昨天見過面、吃過什麼,就連出去買菜超過 80 分鐘才回來,那怕只是超過一點點時間,博士就毫不留情很準時的,忘了她是誰。

 在小說前半段,隨著家政婦第一人稱的視角觀看所有事物,我也只是很客觀的認知到,每天早上去按門鈴開始一天的工作時,家政婦都得跟博士來一次「重新相認」的過程。直到小說進入後半段,博士連續高燒三天大病一場之後,家政婦(跟我)才更進一步的看到、體會到博士是如何在每天醒來後發現有自己這樣的疾病,並且是如何面對的。想想,每天早晨醒來就要接受自己只有 80 分鐘的記憶容量,所有才發生過的人事物,一概不知,會是多麼難堪、多麼大的打擊。而這樣的打擊,每天都要來一次耶!怎麼不會崩潰呀?作者是怎麼會想到有這樣的腦部殘疾呢?還是,這是真的存在、有實際案例的疾病?

 對於自己的記憶力只有 80 分鐘這件事,博士自己很清楚,因為註明此事的字條就夾在他的袖口,每天穿衣服時第一眼就會看到、就會提醒他,一槌把他敲醒的位置上。我也相信,他自己深受其苦,身心靈方面都飽受折磨。他曾經是個腦袋那麼靈光的科學家,前途有望的留英歸國數學教授,他是怎麼面對、處理這個病痛的事實呢?當他每天重新面對昨天見過的家政婦母子,說著前一天的事情或是彼此間的話題、約定,卻無法在記憶中搜尋到蛛絲馬跡,無法接續無法前進時,博士怎麼辦呢?作者藉著家政婦的角度,這麼寫著:

『………現状からどうにかして手がかりを見つけ、自分一人で解決しようと努めた。元々優秀な頭脳の持ち主なので、自分の病気についてんも、それだけ深く理解していたのだろう。プライドを守りたいというよりは、ごく当たり前の記憶の世界に生きる人々の邪魔になるのが、申し訳なくてたまらない、というようすだった。』

 就是這麼體貼顧慮別人,博士自己一定更「心苦」吧。

 除了記憶力的問題,本書的骨架,當然是跟書名也跟博士密切相關的,數學。從家政婦與博士第一次打照面,博士探問一些數字所做的延伸說明,就讓我目瞪口呆。然後忍不住懷疑,為什麼日本作家,特別是我最近讀的幾本書,都會有這些數學瘋子呀?『嫌疑犯X的獻身』,主角(主嫌)數學老師,即使因為殺人得入監服刑,他卻對能獲得一個寧靜無干擾也不需要去工作營生的機會,可以專心研究他的數學題目而心甘情願。『鹿男』裡頭那位京都女校美麗的劍道教練,說她自己一知道奈良大佛的身高後,就忍不住換算大佛的腳長、步伐大小,以及,走多久可以抵達東京。這些人,難道不是怪咖嗎!!??塑造他們、寫出這些情節的作家,數學腦袋又是怎麼來的?

 光是這本小說中出現的專有名詞:友愛數、雙子素數、三角數、完全數、過剩數、不足數……,就讓我目眩神迷,看著博士的解說,隨著家政婦一起驚訝讚嘆,並且懷疑自己到底有沒有學過數學?更讓我感到好奇的是,作者的數學背景是怎麼來的?為何會想要以數學為主題寫小說?怎麼能夠這樣大量運用數學元素呢?

 試舉幾個博士跟家政婦之間的數字對答為例吧。

一、才一聽到家政婦家裡的電話號碼是 5761455,他馬上說,這是 1 ~ 1 億之間存在的素數(質數)的總量。

二、博士跟著家政婦母子一起去看阪神隊的球賽時,為了化解掩飾自己的緊張,他一看到座椅號碼是 7-14 跟 7-15 後,就開始解說這與兩個數字相關的事物。除了舉出一些跟職棒相關的數據之外,更讓我驚奇的是下面這一段:(原諒我懶得翻譯,直接原文引用)

714 と 715 の積は、最初の七つの素数の積に等しい
714 x 715 = 2  x 3 x 5 x 7 x 11 x 13 x 17 = 510510
あるいは、714 の素因数の和と、715 の素因数の和は等しい
714 = 2 x 3 x 7 x 15
715 = 5 x 11 x 13
2 + 3 + 7 + 17 = 5 + 11 + 13 = 29

 這些算式、數字關係,當然都是事先查好準備好的,從作者在書後條列的參考書目也能窺得一二。作者應該是把預備好的資料,適時穿插進小說情節中,而不會是臨時想到就能信手拈來的。重點就在於,一個文學系出身的作者,是怎樣去蒐集這些資料?這些書中隨處可見的算式與各種數據,包括針對本書第二元素『職棒』所引用的各種數據,讓我看到了作者的用功與努力。

 是的,除了數學算式與定律,作者還加進了日本職棒阪神隊的戰況、戰績與球星,讓博士發揮數學演算能力。我也因此能以不同角度,很讚嘆的看到很多記錄、機率等數據。像是博士以數學來解說盜壘過程,計算出捕手的處置時間,從投手的球速、球場距離、跑壘者的速度,得出的結果是,只有區區 1.9 秒。我自己看球時只覺得是轉瞬間、是緊張到分秒必爭。有了博士的「解題」,讓我有更清楚的概念了。

 就連博士最愛的球星,江夏豊,也的確是真實存在的職棒巨星,他的輝煌記錄,當然也都不是杜撰。把這樣真實的一面融入小說中,讓人恍惚中分不清楚,這個跟數學博士相關的故事,會不會是真人實事呀?而這位數學天才觀看、熱愛棒球的方式與角度,竟是如此的與眾不同。雖然他擁有豐富的棒球知識與數據資料,甚至大量的棒球卡,但是,在家政婦母子帶他去看球賽之前,他不只是沒看過任何一場球賽、不知道收音機可以聽到球賽轉播,甚至連球迷觀眾可以實際觀看比賽這件事,都一無所知。因為他只是靠著大學的午休時間去圖書館看報紙體育版,就成了阪神隊的超級球迷,並且對左投手江夏豊的所有記錄瞭若指掌。天哪~~!這是在他出車禍之前就不知道的,那當年,這數學天才是怎麼過日子的呀?難道天才真的除了自己的領域之外,就近乎白癡了嗎?

 面對一個記憶力只有 80 分鐘的人,會不會很難相處?一開始博士對家政婦解說數學時,因為忘記昨天說過,所以今天又說,也因為不記得昨天教過,所以不會怪學的人怎麼教了幾次還不會,所以總是能夠永遠以「第一次」解說的溫和慈祥態度,不厭其煩的一再針對同一個問題作講解,絲毫不厭煩也不會生氣。家政婦說,如果以前她的老師這樣教她,她一定就能把數學學好。我想,是不是面對我家姊妹倆,我也該學學博士,當作自己有失憶症,不去記得也不去數落我同樣的事情對她們說過多少次,她們卻還總是犯錯。把一切教導都當作是第一次,會不會對彼此都好些?讓自己不斷洗掉之前的記憶,不要記得「我說過」,永遠當作是第一次,是不是就能不發飆的天天和平度日?

 看完最後一頁闔上書後,對於博士跟家政婦母子相處了半年就進了專業療養機構,母子兩每隔一兩個月去探望一次,最後在兒子 22 歲大學畢業要去當國中數學老師時,博士過世的安排,我有點,虚しい,心中空虛不踏實。而書中後段像是要揭開天大秘密似的,稍稍透露過的三段關於老婦人(博士的嫂嫂)跟博士之間「永遠的愛」的情節,最終並沒有任何著墨說明,徒留想像空間,實在是吊人胃口,甚至有點,半弔子。忍不住懷疑,穿插這三段情節的用意何在?難道是寫到後來連自己都忘了有寫過嗎?

 


 總歸而言,是本不錯看的溫馨小說。雖說是以數學為主題,但是一點也不用擔心,數學定律跟大量的算式,不會阻礙閱讀,也不影響小說的樂趣。如果你因為「數學」而對這本小說卻步,那就是一大損失囉!

 最後,引用幾句自己覺得可以當座右銘的句子,分享一下:

途中止めしたら、絶対正解にはたどり着けないだよ。

集中すればするほど早く、目的に到達できる。

分からないのは恥ではなく、新たな真理への道標だった。

正解さえ出せば宿題は終わり、というものではない。



 

回覆文章
  • 01
    小貓
    2012-08-11
    身分:貴賓會員

    電影好看~~^^

  • 02
    煮婦
    2012-08-11
    身分:黑鑽會員
    Reply 01#

    電影好看~~^^


    是哦?

    光看演員組合,就覺得跟書中塑造出來的人物形象超吻合

    我一定要去借來看!

    聽說,有點讓我出乎意料的,還有漫畫版!

  • 回應  共1頁,2
    最首頁 | 上一頁 |  1  | 下一頁 | 最末頁

主角
  • 主人公
  • しゅじんこう
  • shu-zi-n-ko-u
關閉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