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 排序:

「哪啊哪啊神去村」by 三浦紫苑

2012-08-04
 
本日瀏覽:2 | 累積瀏覽:240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去年春天在書店裡閒逛時,第一眼看到這本書的書腰上寫著下面這段話,便吸引了我的好奇,捧起書來翻閱了一下,然後當下結帳去。
 

「真是一個好故事,我真想拍成動畫!」
宮崎駿一讀再讀,感心推薦
讀者齊聲熱推呼喚「改編動畫」

 

 


 很難得的,我沒去找日文版,而是決定買中文翻譯版。因為『宮崎駿』這三個字讓我想到,家裡的老小都可以閱讀,所以還是買中文版比較妥當些。但,書是買回來了,卻一放上書架跟著其他書一起排隊後,過了一年都還沒讀呢。前陣子,我一位任職某大出版集團高層多年的大學同學問我,這本書讀過了沒?他想把手頭上看過的書轉送給我。回答他,買了,但是還沒看。他皺著眉頭,以一臉遲疑的表情悄聲問我:「你覺得,宮崎駿真的會把這本書拍成動畫嗎?」聳聳肩,沒看過,難以置評。他繼續說,他讀完後對這本書的評價是,「還好耶」。說得很婉轉,但看他依舊深鎖的眉頭與飄忽的眼神,我知道他想說的是,這書沒有好到那個程度。

 是嗎?這倒是挑起我的好奇心,有興趣讓這本書插隊,先捧來讀一讀。前幾天看完了,要知道我的感想嗎?我覺得~~~很好看呀!

 好有趣的故事,好詼諧的筆觸,好生動的描述,難怪宮崎駿會一讀再讀的捨不得放下這本書。我真的是在閱讀過程中不斷地噗哧笑出聲來,驚嚇到家人呢。這書中,是哪裡有趣,又有哪些地方觸動我呢?且讓我囉囉嗦嗦、廢話連篇、東拉西扯胡亂寫吧。

 首先,看到書名時最不懂的,應該就是「哪啊哪啊」這四個字吧。是村子的名稱嗎?那也未免太常了些。看了小說,透過主角的口述,這才知道「哪啊哪啊」是神去村的方言,神去話,帶有「慢慢來嘛」、「先別急」的意思。而這句神去話,其實是作者刻意創造出來的,畢竟這世上可沒有神去村,當然也沒有神去話囉。但這個語詞也充分顯示出這個村子的緩慢悠閒,與書中通篇的悠哉態度。借用主角平野勇氣的話來說,就是:

『神去的村民之所以重視「哪啊哪啊」,應該是基於大部分人都從事以一百年為單位循環發展的林業工作,加上晚上沒有任何娛樂,天暗之後,只能早早上床睡覺這兩個理由。』

 也是啦,在百年歲月才能培育成材的大樹面前,實在沒有什麼好分秒必爭的,緩慢卻踏實的過好每一天,才是最實在的吧。全書接近尾聲時也寫道:「林務工作必須花費多年的歲月培育樹木,如果不具有可以承受任何風雪的悠然性格,根本無法勝任山林人的工作。」正是此理!

 男主角被他的「魔鬼老媽」連哄帶騙的趕出家門、丟到神去村工作,從事全然陌生的林業。而我跟隨他的腳步與視線,也踏入了一個全然未知的世界,視野頓覺開闊不少。書中每個角色也都活靈活現的一如就在眼前。雖然都是平凡的小人物,但性格特性刻畫鮮明,也就個個搶眼、討喜了。就連被主角形容成「乾扁的饅頭妖怪」的繁奶奶,也可愛的很,並在重大事件上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畢竟在這樣封閉式的聚落裡,「耆老」是很重要的人物,他們的經驗與生活智慧,就是寶。

 書讀到一半時,我正好要闔家出門旅遊,便把小說也一併帶出門去繼續讀。好巧不巧,三個月前就計畫安排好的旅行地點,是台大實驗林場,溪頭。突然間,書中一切與周遭環境融合為一體了。這裡的林場,一如書中神去村周遭的山林地,也是杉木與檜木並存呢。

 


 算來,這是我自己暌違三十年後,再次來到溪頭。921 前曾有過一次旅遊計畫,卻因地震而一切化為烏有,已經付了定金的住宿飯店,居然還退費給我。當時有點詫異,想說,應該留著當作捐款就好啦,真是太客氣了。也是 921 之後,南投似乎就一直大災小難不斷,山崩、土石流之類的水土保持問題,讓人覺得上山有了風險。不只觀光,連農產都嚴重受創,我也因而卻步了好些年。這回上山途中行經鹿谷,沿路卻只見檳榔樹,幾乎不見茶樹蹤影了。鹿谷茶鄉,難道變成檳榔鄉了嗎?不免感慨,農民在多次風災雨災中受到的教訓,難道還不夠深刻嗎?唉~~今天剛離開台灣的蘇拉颱風,也讓溪頭上方的杉林溪因為路斷而形同封山,旅客受困了幾天呢。

 越是親近山、越是靠山吃飯的人,越清楚在山上討生活的危險,也為此,更加的謹慎小心,以及,敬天畏神。所以對神去山的諸神們,神去村的村民們以各種我們無從理解的方式舉辦祭典,表達最高的崇敬與感謝之情。也算是基於感謝之心吧,他們很重視且積極從事養護山林的工作。是的,養護,山林是資產、賺錢謀生的工具,也是得好好照顧維護的飯碗。唯有與天地萬物同榮共生,才得以長久,也才能有平安穩定的生活。對大自然謙卑、崇敬,是山林人的智慧。

 藉著書中巖叔的嘴說:『大都市的人都以為種樹就是環保。大家都說森林會增加氧氣量,但樹也有生命,會呼吸,當然也會釋放二氧化碳。』

『所以,不能因為人類的喜好到處種樹,就以為可以高枕無憂,重要的是永續循環,如果擱在一旁不養護,根本不算「愛自然」。必須協助森林自然地循環,維持良好林況,才是真正的「愛自然」。』

 沒錯!植物只在進行光合作用時才會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其他時段,植物其實也會吸入氧氣、釋放二氧化碳的。所以,夜裡其實不適合去公園運動的,因為反而會吸入植物排出的大量二氧化碳!但你看看有多少都市人都不清楚這個道理,台北市的各大小公園,哪一個不下雨的夜裡,不是擠滿了運動人口?

 對於「愛自然」的定義,巖叔說的更是一點也沒錯。植樹節去種棵樹,不難,但正所謂守成不易,不論颳大風下大雨、一天也不能中斷的養護工作,才是個考驗。我只不過在後陽台種幾盆植物,也自認有在照料,卻也無法每一株都順利成長,更何況是山林。佩服!

 村民們一年一度去後山賞櫻,活動接近尾聲以酒、禮謝神時,繁奶奶說:『我們要讓神去的神明看到我們賞櫻玩樂的模樣,我們快快樂樂的,神明自然也會快快樂樂。」就是這種共存共榮觀念,而不是掠奪森林資源,才能永續長存。神明快快樂樂的,山林也就不會有災難了。

 


 山林裡不是只有杉木、檜木等各種可以賣錢的樹種,也有無數動物生存其中,形成一個巨大的食物鏈,是人類不該輕易破壞的。因此,當那個天生的山林裡的漢子,與喜,把野兔帶回村子當寵物養時,三郎老爹訓斥他說:『不可以把山上的動物帶到人類居住的地方,山是山,人類是人類。別忘了是神明讓我們進山,如果忘記這件事,會惹惱神去的神明呢哪。」

 這是神去村民敬天畏神愛自然的態度,讀起來不會覺得跟宮崎駿幾部動畫片的精神很神似嗎?

 書上也寫著:『山上的動物屬於山上,山上所發生的事都交由神明處理,在山上打擾的人類不應該多管閒事。』

 神明究竟存不存在?我不知道。村民敬畏的大山祇神,以及祂兩位分別穿著紅、白色和服在空中飄來飄去的女兒,是不是真的存在於神去山上,更是不得而知。但村民這樣的態度,近似於不破壞自然規律,尊重萬物的態度,的確值得都市人認真面對與學習。愛自然,不是種了樹就好。愛護動物,更不是養在家裡悉心呵護或是直接放生就好。人類過度的干預,就是破壞自然。

 也是書上寫著的:『即使在同一座山上,也會視日照和泥土的狀況,同時栽植杉樹和檜樹。泥土貧瘠,日照比較不佳的環境適合杉樹成長,所以,通常都會栽種在中高海拔以下。相反的,比杉樹更耐寒,也耐雪的檜樹都種在山頂陽光充足、排水理想的地方。』原來如此呀,難怪溪頭山上主要栽植的就是柳杉、紅檜。

 


 山林工作除了因為地形地勢而生的各種危險外,更怕足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引發山林大火,因此上山工作時都是禁煙的。尤其是未經養護的森林一旦發生火災,由於即將枯死的樹枝離地面很近,火勢就會迅速擴散。因此巖叔告訴主角:「一旦發生山林大火,幾十年的心血就泡湯了……你要小心火燭,也要做好森林的養護工作,要徹底做好這兩件事。山林人絕對不能忘記是在向山上的神明借土地。」隨時都要心懷感激、小心使用神明(大自然)提供的資源。

 只是這樣的常識,卻不見得會被非山林工作者遵守。因為鎮上居民去森林採菇,留下煙蒂引發了森林大火,後山西半側斜坡有一大半被燒光,五百棵杉木付之一炬,大火燒了三個半小時才終於撲滅!這要是以都市人的角度來看,一定立刻換算成損失多少錢,該如何告訴求償。但神去村的人不責備埋怨,也沒有人去追查肇事者。果然是「哪啊哪啊」的神去村,如此從容大度。

『不熟悉山上情況的人不瞭解山林大火的可怕,往往會漫不將心地亂丟煙蒂。
 他們不知道山上的這片森林是花了多少功夫和時間培育出來的。』

 原來山林的養護工作,還包括了救火!即使是在悠閒緩慢的神去村,也會有驚心動魄的時刻,真是很嚇人。

 這也讓我想到在溪頭神木旁跟一位負責清潔維護的原住民同胞聊天時,聽他說起神木過去這些年受到遊客們多少匪夷所思的殘酷對待,只好以柵欄圍起來保護時,我有多難過。怎麼會有人無聊到去對神木做出那些我連寫都寫不出來的舉措,齷齪下流噁心到極點,無聊至極。近年來因為陸客來台觀光,經常看到新聞報導他們在觀光區有哪些不良舉措,眾人罵聲連連。但溪頭神木過去這二十幾年來所受的傷害,可都是來自台灣同胞自己呀!罵別人不文明的同時,有沒有反躬自省過?痛心!

 山林的養護工作的確是很辛苦,很曠日廢時,成果又不是立竿見影的有速效性,真的是要有耐性慢慢磨。看到與喜在西山山腰上盪來盪去的幫槐木打枝後,留在樹上吃午餐不肯下來,說自己像泰山的描述時,我忽然想起京都北山知名的杉樹,筆直的北山杉。曾在 NHK 的節目中,看到像與喜這樣專事養護杉林的老師傅,在高挺的樹頂上幫杉木打枝,修完這樹盪過那樹的,身手矯健如長臂猿,真是神乎其技。不知道溪頭的台大實驗林場,有沒有這樣養護?

 一年的神去村林業生活,改變了平野勇氣對林務的看法。我也因為讀了小說,對山林工作的艱辛度有了較多的認識。看到作者書後條列的參考書目,也會眼睛一亮,想要去延伸閱讀一下『屋久島の山守 千年の仕事』呢。

 閱讀書中文字時,隨著劇情而浮現腦海的影像,是有點宮崎駿風格呢。像是男主角第一次踏進中村家的過程、和五歲小男孩的互動,我都覺得好像已經在觀看動畫(貓風)了,連人物造型都擅自想像成宮崎駿風格。

 書中也的確有著許多宮崎駿動畫中的元素。敬天畏神愛自然、遵循大自然的規律、愛護並保護自然、共生共存、環保,以及神奇的「神降」跟真正的「神隱」事件

 不是受到暗示,而是很自然的,在閱讀時就覺得有宮崎駿的影子。就好像走在溪頭的「森呼吸步道」上穿越森林看到各種生物與大樹時,就會對我家姊妹倆引述貓的劇情一樣,一切都很自然的相通了。至於這部小說能不能改編成動畫?我想,應該不是故事內容的問題,而是這樣的份量、這些情節,足不足以撐起一部動畫片的片長時間?這讓我想起「猫の恩返し」。起初原作者是依照宮崎駿的『注文』,將「心之谷」中女主角寫的故事畫成了這篇漫畫,改編成動畫只有短短幾十分鐘長度。宮崎駿希望故事能夠加長,好畫成一部正常長度的動畫片。結果就是,一如我們所見的,這部片有點可惜了,至少我跟我周圍的人都認為,劇情不夠精彩緊湊,也沒能列入宮崎駿的代表作

 


 至於,我那大學同學問我的問題,宮崎駿會把這部小說拍成動畫嗎?答案,應該就在本書序文中所引用的,宮崎駿親自說的那段話中吧。他說的應該夠清楚了:

 『太有趣了,閱讀時,我一直思考著這本書可以拍成電影,如果要拍,應該是真人電影吧。不,還是動畫比較好,過一陣子,又覺得不該拍成影像,不能每次看到好故事,就想搬上大銀幕。再往下讀,忍不住讚嘆實在太有趣了,真是一個好故事,又想拍成動畫,開始思索要怎麼拍。最後,又轉念覺得真人電影更好,但搞不好自己拍不出來。如此來來回回,整個閱讀過程讓我極為滿足。然後,我又再讀了兩遍。』  ──宮崎駿

 在溪頭山上的台大實驗林場中讀這本書,書內情景與我身處環境相互呼應,十分契合,真是氣氛滿點。這個夏天你有上山避暑的記畫嗎?強烈建議你,帶著這本小說一起上山去吧!書裡書外一起,森呼吸!



 

回覆文章
  • 01
    jean
    2012-08-04
    身分:一般會員

    寫的真好,讓我想閱讀"哪啊哪啊神去村",相信一定會受益良多^_^

  • 02
    小貓
    2012-08-04
    身分:貴賓會員

    『山上的動物屬於山上,山上所發生的事都交由神明處理,在山上打擾的人類不應該多管閒事。』
    人類真的要謙卑的跟這世界的萬物共同生存~~

  • 03
    煮婦
    2012-08-04
    身分:黑鑽會員
    Reply 01#

    寫的真好,讓我想閱讀"哪啊哪啊神去村",相信一定會受益良多^_^


    多謝稱讚smiley 好開心喔

    這本書真的值得推薦,每個人有感觸的地方或許不同,但一定會有所受益的

  • 04
    煮婦
    2012-08-04
    身分:黑鑽會員
    Reply 02#

    『山上的動物屬於山上,山上所發生的事都交由神明處理,在山上打擾的人類不應該多管閒事。』
    人類真的要謙卑的跟這世界的萬物共同生存~~


    人類要是一直都懂得這樣謙卑

    眼前這些因為溫室效應、濫伐濫墾所引發的天災,一定會減少很多很多

  • 05
    安妮
    2012-08-14
    身分:白金會員

    「山林人絕對不能忘記是在向山上的神明借土地」

    喜歡這個觀念smiley

    對於美麗的山林真的要心存感激

  • 回應  共1頁,5
    最首頁 | 上一頁 |  1  | 下一頁 | 最末頁

事件
  • 出来事
  • できごと
  • de-ki-go-to
關閉
出来事 【できごと】 【dekigoto】事,事情,事件;[予想外で,よくない]事故.意外な出来事/意外的事故.瞬間の出来事/一瞬的事件.われわれは新聞で世界の出来事を知る/我們憑報紙知道世界上發生的事件.その日は大した出来事も.........<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