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 排序:

原著 vs 改編「新參者」by 東野圭吾

2012-05-26
 
本日瀏覽:1 | 累積瀏覽:314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因為看了日劇版的「新參者」後,深受吸引。喜歡導演的運鏡手法,喜歡每個鮮明的人物刻畫,喜歡人形町中形形色色的古老商家,喜歡生活其中的樸實人們,喜歡這懸疑中卻又訴說現代人彼此疏離關係的推理故事,喜歡………,因此決定,我要閱讀原著小說,更進一步的貼近原著故事。


可是,就在準備閱讀之前得知,在「新參者」前面還有個類似前傳的作品,說明主角加賀恭一郎跟父親、堂弟之間的關係,有點前情提要的意味。為此,決定暫擱下來,先去閱讀這前傳「赤い指」。一如之前在閱讀紀錄中提過的,這本大紅封面的書,讀得我很:『心苦』,讀到差點摔書,讀到書都看完了還忿忿不平了好長一段時間。好傷元氣喔。不過總算是做完所有的準備動作——前傳小說、日劇版都看過了,我翻開新參者日文原著小說,開始專心閱讀。卻,赫然發現,好不一樣喔!跟我熟知的日劇版畫面,兜不太起來耶~~~


老實說,我挺害怕看那種原著改編的作品,總是覺得,比不上原著,感受起來差很多。尤其我是個文字優先於視覺或聽覺的人,遇到同一個作品有好幾種版本時,總是優先選擇閱讀,完整的吸收了原著的想法與精神之後再去看戲劇,難免會有所比較。但這回不一樣,我事先看了日劇版,而且一看就愛上了,絲毫不擔心他會被原著比下去,也因此是開開心心的開始閱讀。


而,沒想到,我還是錯了。小說跟日劇,好不一樣喔。然而跟往常不同的是,閱讀過原著後並不影響我對日劇的喜愛,他還是很棒,只不過是,我更愛原著多一些。兩個版本一樣優秀,一樣值得推介。





至於,怎麼個不一樣呢?容我一一道來。(先說好,這些純屬個人觀點的個人觀察)

像是,華麗度。跟日劇版豐富的畫面、熱鬧的人物串場比起來,原著平實多了。為了搬上螢幕,果然得大肆添油加醋、加角色又加戲的,劇情的編排上也相對的非常有戲劇張力,或者說,誇張。也許是不這樣演,就不好『看』吧。不同的媒體,呈現手法也會有所差異。


問我,添加了什麼?人物方面,其實,原著中加賀恭一郎的跟班堂弟,壓根就沒出現過。死者兒子的女友,跟恭一郎他們之間沒啥瓜葛,更沒有多少出場的戲份,是超級不起眼不留痕跡的小配角一個,不是日劇中那個搶眼的謎樣記者。甚至,恭一郎天天去排隊、天天都買不到的鯛魚燒,在原著小說中,從頭到尾根本連一個字都沒提到過。有沒有覺得,好像日劇中撐起場面的主結構,都被瓦解了?所以我才說,讀原著小說,感覺跟日劇版,好不一樣喔!要不是殺人事件主軸相同,真會誤以為是兩個不同的故事呢。


此外,原著的情節也比日劇版單純許多,真是純粹、樸實極了。或許光靠小說內容,撐不出一整部戲11集的內容,所以才得多加些枝節與角色吧。這理由,也算納得啦。

跟日劇相同的是,章節的編排方式。日劇是一集,小說是每一個章節就是一個跟事件關鍵相關人物和一段故事。跟小說主題『人情』相關的故事。但不同於日劇的是,謎團解開後,加賀恭一郎只是悄悄的對那個人物周遭的相關人(通常是家屬)說明,或是點出,甚或是解開他們彼此之間的結,會顧慮到當事人的心情跟面子,不會當面說穿,而是盡量的不動聲色。不像日劇版,為了戲劇與視覺效果,總是在當事人面前拆穿一切,演出非常灑狗血的場面。我比較喜歡原著小說的作法,比較溫馨、真實。日劇版則顯得做作(沒辦法,戲劇嘛,總得『作戲』呀。)。

也或許是因為阿部寬的演出效果,或是導演要求的戲劇效果,總覺得日劇版的加賀恭一郎,太厲害太臭屁,還有點屌兒啷噹的。但在原著小說中,他其實被描寫的比較優しい,很體貼人心。之所以不在謎團解開後當面說穿,是因為覺得,每個人都有隱情,要顧慮一下。(真是設想周到呀)

但是對於原著小說中,加賀恭一郎的行徑,我還是不無疑惑。根據我長年來看日本推理劇、小說、警匪片等所被灌輸的觀念是,警察一定是兩人一組共同行動,不能落單的。所以在日劇版中,加賀恭一郎有擔任警視廳刑警的堂弟搭檔,但在原著小說中,加賀卻是單槍匹馬的一匹狼,獨自行動。這有可能嗎?有誰可以來幫我解答呢?

針對加賀恭一郎這個角色,我想引述書中「時計屋の犬」那一章接近尾聲時,他對老闆娘解說的一段話,來做為側面觀察他性格的佐證。

『じつはその場所がわかったんです。御主人が話したくなかった理由も察しがついています。もちろん、事件とは何の関係もありません。だから本当なら、このままそっとしておいたほうがいいと思うんです。ただこちらとしては、確認しないままで上司に報告することは出来ないので、若干心苦しいながらも、こうしてお伺いしたわけです。御主人に直接確かめることも考えましたが、あの性格から想像すると、本当のことは話してもらえないおそれがあります。寄り道先で待ち伏せし、追求するような類のことでもありません。それに、密かな楽しみを持っているというのは幸福なものです。その幸福感を壊すような野暮なことはしたくなかったのです。』

當初閱讀時,不辭辛勞的將這一整段話抄錄在筆記本上,現在又不辭辛勞的把一大段日文,逐一打字 po 出來分享,為的就是要藉此說明恭一郎的溫厚性格。你看看他,推理的這麼清楚明白,把對方的性情摸得一清二楚,還把對方可能會有的反應都設想好了,再來思索自己該如何行動,才不會傷了對方。這,顧慮的多麼周全呀!又是多麼替人著想呀!難怪時計屋的老闆娘要說加賀恭一郎是「人情に厚い」確かに!的確是!!





除了主角加賀恭一郎,東野圭吾對於人性的觀察非常入微,筆下所呈現的人物心理描寫,或是出自第三人的觀察感想,都非常細微深入又貼切。像是一開頭第一個篇章,仙貝屋的故事中,除了故事主軸的抽絲剝繭找兇手之外,還側面描述阿嬷跟孫女兩人之間的祖孫關係。其中有這麼一段話,寫阿嬷對孫女的態度:

『最初こそ、孫娘の不器用さを優しく見守る余裕があったが、次第にじれったくなってきたらしく、あらこれと手を出し口を出すようになった。しかも勝ち気で短気だから、相手が傷つかないように優しく、という配慮はできない。』

這段話講得很貼切,也很精確。每天的相處中,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真的會磨掉很多『余裕』,讓耐性遞減,最後就會忍不住乾脆自己動手來,甚至嘴巴也要碎碎唸一下。仙貝屋的阿嬷對孫女如此,我對我家姊姊也是這樣呀。(我有被東野圭吾小小教訓了一下的感覺 :p)

如果你喜歡日劇「新參者」,喜歡他誇張的戲劇張力,或是沈浸在電視畫面情節的人,對於原著小說怕多少會感到無趣吧。但儘管如此,我還是強烈推薦你一定要去閱讀原著小說,不論是日文原版或中文翻譯版都好,保證會讓你對這個故事有更深的領會、更瞭解甚至更愛上加賀恭一郎這位推理小說主角(實在不想簡單的稱他為警察)。





最後的最後,為自己抄錄東野圭吾在書中所寫,讓我頗有感受的關於親子教養的一句話。

『親はたとえ憎まれても、子どもを正しい方向に導いてやらねばならない。それができるのは親だけなんです。』

嗨,所言甚是,受教了。這一句話,也同時讓我聯想起他前一部作品,「赤い指」。對於教養問題,東野圭吾好像很有想法跟看法喔。
回覆文章
  • 01
    喵喔
    2012-05-29
    身分:白金會員
    日劇的步調比較容易讓觀眾覺得看起來比較沒有驚喜~

    (朋友說看了兩集就知道,真兇會在最後一集才豋場XD)

    但這畢竟是電視與小說之間能表現的手法有所不同,
    個人身為東野圭吾的書迷當然是兩邊都喜歡啦XDD

    但小說部分真的就像一個個小驚喜盒般,每一個故事都非常棒~

    新參者之後的加賀恭一郎系列的「麒麟の翼」也非常不錯!推薦給您~~

  • 02
    煮婦
    2012-05-31
    身分:黑鑽會員
    Reply 01#
    日劇的步調比較容易讓觀眾覺得看起來比較沒有驚喜~

    (朋友說看了兩集就知道,真兇會在最後一集才豋場XD)

    但這畢竟是電視與小說之間能表現的手法有所不同,
    個人身為東野圭吾的書迷當然是兩邊都喜歡啦XDD

    但小說部分真的就像一個個小驚喜盒般,每一個故事都非常棒~

    新參者之後的加賀恭一郎系列的「麒麟の翼」也非常不錯!推薦給您~~


    沒錯,因為是一集出現一個特別來賓般的角色,看慣日劇都知道,他不是最後的兇手,所以看戲會覺得有點老套。但明知道老套還會繼續看下去,就一定是戲拍得夠好、劇本夠讚。


    在想,「新參者」小說版之所以每一個獨立篇章都很棒,如你說的像個小驚喜盒,會不會是因為當初連載時,就是短篇小說形式,最後才累積起來當長篇小說出版的關係,所以獨立性很夠,讀來也很有看頭。


    「麒麟の翼」我也很想看,不過得先去找到書才行。當然最好是,不用花錢買的那種啦。


  • 回應  共1頁,2
    最首頁 | 上一頁 |  1  | 下一頁 | 最末頁

溫柔
  • 優しい
  • やさしい
  • ya-sa-si-i
關閉
優しい 【やさしい】 【yasasii】 (1)〔上品で美しい〕優美,柔和,優雅.優しい声/柔和的話音.優しい顔をした仏像/表情優美的佛像.“优雅”は主に人柄を形容する.(2)〔しとやかな〕和藹,和氣,和善,溫和,溫顺,溫柔..........<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