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 排序:

原著 vs 改編「轉轉」電影版

2012-07-07
 
本日瀏覽:1 | 累積瀏覽:221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因為在書店裡閒晃時,不經意間看到「轉轉」中文版小說封面上,造型突兀到令我駭異的三浦友和,加上作品名稱下這一大串的文字,讓我忍不住捧起書來研究了一下。

 「陪我散步就給你100萬!」
 天下哪有這麼好康的事?
 年紀輕輕的大學生為什麼欠了一屁股債?
 為什麼目的地是霞之關?為什麼16km的旅程要用走的?

 這才瞭解,這不是第一版新書,而是順應電影版推出而更改的新封面。三浦友和跟小田切讓,正是故事的主角。至於向來形象溫和恭儉讓的三浦友和,怎會願意把自己打扮成這付德行?我有興趣瞭解。但在看電影之前,我決定先看書。小說讀完好多個月之後,才恍然想起電影還沒看,趕緊去借回來。就這樣,去年底看完的小說,直到今年暑假都開始了,我才終於好整以暇地坐下來欣賞。沒想到正片才開始播映,就讓剛吃完午餐的我差點噴飯。

 



 套用一句跟日劇「長假」女主角學來的台詞『いきなりすごいじゃ!』好猛的開場呀!上了年紀、向來溫文的三浦友和(飾演福原),原來可以這麼身手矯健、無賴邋遢,莫怪乎小田切讓(飾演文哉)會認定他是幫高利貸討債的人。這一點,電影從頭到尾都沒解釋過,沒承認也沒否認,但依照小說原著,他應該是私家偵探才對。

 搜索著腦海中的閱讀記憶,不自覺地對照起電影中的情節,開始以「原著 vs 改編」的角度來看電影。這其實是不好的習慣,我知道,但這樣的比較是在無意識中進行的,非刻意,也就難以改掉了。

 福原對文哉說,要他陪他去「東京散步」。日文動詞擺後面,這樣表達很自然,但光是看漢字用國語念起來,好像別有一番味道,甚至帶點時尚感,像在寫廣告文案。衝著一百萬,又反正沒事做,時間多的是,文哉跟在福原後面,開始在東京街弄中行走。

 看著這對奇妙的組合,髒髒的糟老頭加上不修邊幅的頹廢男,從吉祥寺井之頭公園旁好吃到超有名、日本友人曾領我去品嚐過的『焼き鳥屋』燒肉店開始,沿途東京都內市民日常生活的場景、大街小巷的景色,隨著他們的散步而一一映入眼簾。有熟悉、有陌生,有懷念、有嚮往,原本的平面文字小說,竟像是搖身變為東京旅遊影片了。小說上的地名、景點,全都原樣照登的呈現在眼前,是寫實,卻也毫無想像空間了。

 有一點是看小說時沒感覺,看電影時卻隨處可見的,爆笑點不斷。好好笑的片段接二連三,笑得我飯後睡意盡失,差點誤以為這是部喜劇片,因為連到了最後的最後,所有的演員、工作人員字幕都跑完,播出最後一小場配角戲時,到最後一秒都還在搞笑!而且我很確定的是,這笑料,原著裡頭沒有。這究竟是導演,還是編劇的傑作呢?不追究,因為實在好看好笑到讓我不介意啦。

 說到笑料,印象最深刻的是散步才剛開始,行走在住宅巷弄內時,福原問文哉小時候的「我的志願」是什麼,文哉說,內閣總理大臣。話才說完,就從一旁人家種植的柿子樹上,掉下一顆成熟的柿子,不偏不倚地砸爛在文哉頭頂上。這一幕,讓我狂笑不止,連湊熱鬧跟我一起看的姊姊都捧腹大笑。覺得好笑的是,才說完內閣總理大臣,這個觀眾們可能都會覺得可笑的志願後,就天降柿子來砸他,好像替觀眾表示意見,更像是老天爺(不是導演)故意要來這麼一下的。看完電影後姊姊去翻閱他的小叮噹造詞造句辭典時,突然驚呼大喊著說,大雄也有耶,也有被爛柿子砸在頭上!這麼巧?這是日式老梗嗎?還是有什麼成語片語的,可以這樣被套用?不過真是太好笑了。

 說到日式用語,這電影讓我有了大發現,發現台日共通處。居然,日本人也吃愛玉,而且發音跟台語幾乎一模一樣,照文哉品嚐後的感想,(也)是檸檬口味!只不過他們稱之為「愛玉子」。這東西文哉沒聽說也沒吃過,福原感嘆的說可能出獄後就吃不到了,這是不是意味著,對日本人來說,愛玉很罕見也很可能接近絕跡?有意思。

 


 說過我一開始時,不自覺地像在對照小說般的(檢視)看電影情節,但看到中段左右之後,就不再去回想原著了。因為差異越來越大,感覺上這已經是另外一部作品,跟小說無關了。而我也終於能擺脫對原著的牽掛,全心投入電影情節中,去欣賞每一個細節。

 距離閱讀小說已經有好幾個月了,書上細節記的不那麼真切了,但還是可以清楚的判斷出,改編幅度不小。有些情節被省略了,沒辦法,畢竟電影篇幅有現。有些情節在細部稍有出入,這算改編。有些則是加油添醋的增加橋段故事,是全新的創作。有些則是,徹底刪得一乾二淨不留痕跡。

 被刪得最徹底的,是小說中最重要的角色,堪稱為女主角的,脫衣舞孃。

 文哉之所以會積欠地下錢莊 84 萬円,全是因為迷戀這位脫衣舞孃。原著中針對他們之間的關係、過去種種,有著大篇幅的著墨。但電影中,居然連她的名字、甚至一個鏡頭都沒有。這,很令我納悶。因為少了文哉這邊的重要女主角,整部戲的重點於是變成了,只是陪福原散步去霞之關自首,出現的人物也都是跟福原相關的人。甚至還多出福原太太的三個同事,像是甘草人物、像在演相聲、更像在串場的,貫穿整部戲,目標是要去找連續曠職多日的福原太太,卻都以很搞笑的方式轉了彎沒去成。這個安排有一點點嚇人,因為要是讓他們先發現福原太太被殺的事實,那福原自首計畫就失敗了。

 整體而言,中段之後的劇情,除了福原去自首的決心與路線沒變之外,其餘一切幾乎都跟原著無關了。福原為什麼會找上文哉陪他散步,原著在最後有交代,電影則是毫無解釋。小泉今日子所飾演的ママさん到底是不是文哉的親生母親?不知道,書上結尾有說明原委,電影則全然不觸及。照書上寫的,她應該是擁有一棟三或四層樓的洋房,店面在一樓,住家在樓上。但電影中,卻是住在一間日式老房子裡,還有個平白冒出來(就是書上沒有)的姪女。就連最後福原走向霞之關警視廳時的場景,也跟書上截然不同。充滿衝擊性與爆發力的場面,變成了淡淡的哀愁與無奈。是的,這是另外一部作品,是被形容為「脫力系搞笑鼻祖」電影導演三木聰的映象作品,而不是小說家藤田宜永的文字作品了。無須比較,也不用混為一談。

 看完電影,想到,早在閱讀這部小說之前,我也有自己的散佈台北計畫,也執行了好一陣子的「日行萬步」行動計畫,近幾個月來因為諸多因素的阻撓而暫停了下來。就學學福原大叔,也換上有點土,卻舒適又耐走的球鞋,繼續上路行走,繼續散步台北。文哉說,有明確目的地的行走不算散步。就信步而往、隨意行止吧!

p.s. 搜尋電影 DVD 的圖片時意外發現,日文原本的照片是這邋遢二人組的背影,中文版則是正面。Why?這之間的差異性,有意思。



 

回覆文章
    回應  共0頁,0
    最首頁 | 上一頁 | | 下一頁 | 最末頁

演員
  • 俳優
  • はいゆう
  • ha-i-yu-u
關閉
俳優 【はいゆう】 【haiyuu】 演員.映画俳優/電影演員.座付き俳優/(属于聚團等的)演員.新劇俳優/話劇演員.俳優のたまご/未來的演員.俳優になる/當演員.いまいちばん人気のある映画俳優/現在最红的電影演員.俳優養.........<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