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日本料理店的生魚片幾乎都不好吃。」全日本最大和食連鎖餐廳SATO集團社長重里欣孝語出驚人,「如果那種水準的生魚片也能賣得這麼貴,那SATO進駐台灣,隨便賣都贏。」 ■好吃的東西 一定要便宜
坐在SATO集團唯一一家位於法善寺最頂級的日本料理店,傾聽這位和食
龍頭老大的經營理念,1958年SATO就從這裡起家,17年前重里欣孝接手父親留下的事業,將SATO整合發展為全日本最大的和食連鎖餐廳(目前為209家),他一直把父親最常掛在嘴上的幾句話放在心裡,「好吃的東西一定要賣得便宜,否則對社會沒有貢獻」這些話的影響最大。
做過2年採購,深入每一個產地,重里欣孝傳承父親經驗,懂得如何掌控物流降低成本,取得價格優勢,「今年物價飛漲又如何?我與農民的契約一簽就是十幾二十年,利潤不受短期波動影響,大家都是有賺頭的。」
招招手請服務生端上河豚酒,藍色火焰在杯口搖曳,先曬後烤的魚鰭受到熱酒沖淋浸泡,非腥非臭,氣息獨特,社長頻頻勸酒,讓我想起《Hero》裡的木村拓哉也喝過這種酒,還扮怪表情。
■吃飯帶工具 考察大台北
本來擔心純正的關西口味不合台灣人的胃口,沒想到重里欣孝吃了一輪,意外發現台北日本料理的水準不怎麼樣,但普遍都賣得很貴。
「有喔依西的店嗎?」「有,杏子豬排。」「可是那是炸豬排,又不是日本料理店。」「對啊,因為其他的都不好吃。」
重里欣孝說,生魚片最糟糕,他想知道為什麼,於是跑去產地探究竟。「港口的管理就沒做好,送到餐廳裡怎麼會好吃?不但魚鮮嚴重失溫,連最起碼的鋪冰都沒做,所以台灣日本料理店的生魚片幾乎都不行。」
■管理沒做好 溫度不到位
我追問:「生魚片上桌時該是什麼溫度才對?」,社長回答:其實看生魚片的模樣就知道溫度對不對,溫度不對,下刀的角度就不對,魚片不會有菱有角,也站不起來,怎麼擺都不美。
「那到底是幾度?」我不死心要一個精確數字,「舌頭感覺5到7度C之間,台灣的都不及格,還有同事曾在上海吃過溫度高達15度C的生魚片。」
另外,茶碗蒸的溫度是60至70度C,烏
龍麵是80度C,不管是師傅不專業,或是外場沒有及時送達,都是管理不好,溫度才不到位。
除了對杏子豬排讚不絕口,重里欣孝對欣葉的自助式日本料理也印象深刻,「杏子是照規矩炸豬排,欣葉則讓日本料理漂亮演出。」他清楚說出欣葉日本料理的食物配置圖,直指食材的鮮度、分量與排列等,比他吃過的台北任何一家日本料理店都好,「是很用功又很用心的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