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視為日本漫畫之父的手塚治虫,最後遺作《新.浮士德》、《貝多芬》中文版本月在台上市。這兩本作品都只畫到第二集,手塚治虫便撒手人寰,因而《新.浮士德》第二集有長達八頁僅以草稿方式呈現,被手塚迷視為珍貴版本,中文版也將忠實呈現。
《新.浮士德》、《貝多芬》這兩部遺作在日本早已問市,但台灣漫迷一直無緣欣賞。去年為了紀念手塚治虫八十歲冥誕,台灣出版社遂與日本同步推出紀念專輯,彌補手塚迷的遺憾,也讓台灣讀者一窺手塚治虫作品的不同風貌。
「浮士德」是德國著名的傳說人物,可能是巫師或占星師,傳說他將靈魂賣給魔鬼以換取知識。這樣的題材曾被改編成許多文學、音樂、歌劇等作品,最有名的就是歌德的兩部《浮士德》,描述學者博士浮士德與魔鬼梅菲斯特訂立盟約,要魔鬼讓他從現實中的不滿解脫出來,魔鬼也如他所願,帶他享盡世間榮華與歡愛。
手塚治虫版的《新.浮士德》則以日本一九七○年代學運發生得如火如荼這時期為背景。劇情描述諾貝爾化學獎候選人關教授對人生感到絕望,於是和惡魔梅菲斯特達成交易,以靈魂來換取一個全新的人生。
這部漫畫充滿手塚對社會現狀的控訴與嘲諷,而魔鬼梅菲斯特變成女性,一出場即以色相誘惑老教授,裸露畫面不少。可惜故事進行到第二集,手塚治虫便過世,留下這部未完成的作品,包括長達八頁的原畫草稿及部分對話設計。
至於世人耳熟能詳的《貝多芬》,在手塚筆下變成充滿懸疑及趣味性的紙上音樂史,為了尋找《貝多芬》故事的靈感,六十歲的手塚治虫還親赴維也納取材,敬業精神令人動容。《貝多芬》與《新.浮士德》雖屬未完成作品,依舊能看出手塚獨特的說故事手法與畫風。
手塚治虫將樂聖貝多芬畫得十分矮小、可愛,貝多芬與莫札特的邂逅著墨不少,另還加重奧地利貴族法蘭茲.克羅伊斯坦的戲份;他常和貝多芬作對,不但打傷貝多芬的耳朵,種下日後耳聾的病根,還千方百計阻礙貝多芬創作及學習之路,更試圖橫刀奪愛。
然而,手塚治虫獨特的畫風及幽默感,為貝多芬沉重的一生增添不少笑料,像是為法蘭茲接生的醫生以人工呼吸為產婦及新生兒急救時,自己卻因缺氧而昏厥;貝多芬教導女弟子依莉娜彈鋼琴時,因對方衣著太過暴露而噴鼻血;還安排莫札特的太太勾引青春期的貝多芬等。
手塚治虫生於一九二八年,大阪大學醫學系畢業,擁有醫學博士學位,卅五歲才正式出道為漫畫家,陸續創作《原子小金剛》、小白獅王《森林大帝》以及俠義心腸的密醫《怪醫黑傑克》等漫畫,風靡日本及世界各地。
手塚治虫一生完成的漫畫超過四百部,取材廣泛。他認為,只要故事好,就算是兩張紙的作品也可以吸引人。 |